疑病性神经症的咨询案例(2004)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疑病性神经症的咨询案例    

 

 

    名:                          

身份证号:     320219196510085554       

所在省市: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所在单位: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疑病性神经症的咨询案例

江苏昆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颜浩

 

摘要:

成某是大一新生,在UPI普查中被发现总分高达46分,本人主动要求咨询,解决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总怀疑自己患有各种怪病的问题。咨询中发现他的问题有其个性根源:幼年受到过度保护、青少年时期受到过度限制,此外还有生活事件压力:高考。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他在高中阶段发生了行为和心理异常。在行为上 “过得很乱”,在心理上发生“疑病性神经症”严重障碍,逃避了学习的艰苦,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自我评价很低,自我感觉很痛苦,渴望改变。咨询师主要使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五次会谈和若干咨询作业训练,协助成某改善了认知,提高了注意水平,并初步建立起新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情感上接受了自我的现实,并树立起改变的信心。

 

正文:

一、一般资料

成某,男,19岁,2004年秋天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身高1.68米,体态正常。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会计,两个姐姐,一个已工作,一个大学在读。家庭基本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史。本人体检健康,眼睛近视,屈光度约350,小时侯体弱多病,经常感冒等,无其他躯体疾病史。

上小学时温和听话,家庭管教严格,成绩优良。上初中后随父母调动从乡镇搬到城里生活,高中没考好,家里花了点赞助费让他上了重点中学,但高中几年过得很乱。曾认为自己有奇异体味,害怕接近别人会被别人嫌,要求父母带他治病,曾多次到南京、上海等地求治,均被告知没有特殊味道。后发展到担心自己有各种各样的病,不敢看报纸上的医药广告,看到什么病症就觉得自己有这个病。一开始是上数学课最不舒服,浑身不自在,很痛苦。后来其他课程也这样,甚至原来喜欢的语文课也思想开小差。高考前分到慢班,学习没有氛围,成绩也跟不上,学什么都学不进去,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在想自己身体哪里有病了。高考失败,复读后仍然失败,通过补录进入民办大学读书,自感在父母亲友眼中是个失败窝囊的人。

大学新生入学心理普查结束的当天晚上,我们尚未及整理统计,成某自己感觉有心理问题,主动打电话给我要求咨询。检索发现其UPI总分高达46分,于是列入第一批面谈。

心理测验结果:

(一)《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查结果:1、总分46分;2、附题2作肯定选择;3、鉴别神经症有效项目仅31、32、53做否定选择;4、鉴别精神分裂症有效项目全部做肯定选择。5、第25题做否定选择,但第16题做肯定选择。

(二)《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查结果:1、总分238,总均分2.64,阳性项目65个,阳性症状分3.277;2、各因子:(1)躯体化1.75,(2)强迫2.9,(3)人际关系敏感3.22,(4)抑郁2.31,(5)焦虑3.3,(6)敌对2.17,(7)恐怖3.286,(8)偏执2.5,(9)精神病性2.7。

二、主诉

成某称“上课和安静下来看书时就无法摆脱一些无意义的想法,总是想自己什么地方会不会有病了,或者身体有异味了。但现在闻不到。体检结果总是正常的,没病,可就是学习的时候浑身不自在,有的时候不学习也有这种感觉。”“对别人的咳嗽很敏感,觉得是自己身上的病菌影响了别人。有的时候没人咳嗽了自己又很不安,老感觉憋得难受。期待有人咳嗽,内心在想怎么还没人咳嗽呢?很紧张。但听到咳嗽自己的心又往下一沉。”“以前在中学时很严重,军训期间好象没什么感觉了,想不到一上课又开始了。”“以前复读的时候收到考上大学的同学的贺卡,会有三分钟热度,想好好学习,但一走神就又完了。”“总是走神,才看两个字就不知道想什么了,有时侯觉得自己没有了,不是自己了,都想不起刚才在想些什么。拿自己没有办法。”“根本学不进去。上课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就看老师嘴巴在动。”“心中老有不踏实的感觉,但不明白为什么。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也无法投入,不时转头看周围,觉得很不安全。”“应该说喜欢文学吧,也爱看美国大片。对学习没兴趣,数学最头疼。”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初次访谈时衣着整洁,清秀斯文,声音细弱,思维正常,言谈举止反应略带焦急,急于知道自己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他告诉我他在上我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从公寓段生活指导教师和班主任那里侧面了解认为:此人文静内向,给人印象不深。无旷课、睡懒觉等现象。

后来上课时暗地观察他,总是很安静地端坐在最后排靠墙,有两次提问回答不上来,后改善。

四、评估和诊断

从思维和言谈反应判断,求助者虽然入学分数很低,但智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表面平稳内在焦虑,魂不守舍,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很差。根据经验,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但与高考无关的事情(娱乐、课外阅读等)不敢投入,感觉不安,同时对自己没兴趣的学习却“安静地”思想开小差,仿佛在认真学习,这是高考压力导致的学习障碍的一种典型表现。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等判断:其自知力完整,联想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尚可,且主动求诊,可排除精神分裂症。其病程超过1年(从高二开始感觉自己有异味及对咳嗽敏感),评分为3;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无法摆脱,环境变化有所缓解(军训期间),但进入学习状态后又恢复,现正在咨询中,可评2分;社会功能:尚能上课,未见病休、旷课记录(但思维上一直在旷课),交往应对虽不活跃,但基本属于正常,可评介于1-2分之间。综合评分在6-7分之间,神经症诊断可以成立。但从SCL90测量结果看,多项因子分数都高于常模许多,比较突出的有焦虑、人际关系、恐怖等因子。其恐怖因子分高,有回避人群倾向,在人群中缺乏安全感。其抑郁因子虽然比常模区间只高出0.3,但结合UPI及日常观察,抑郁症状是清晰可见的。有睡眠障碍。但最典型的是疑病症状:对健康过虑,过分注意身体,感觉过敏总觉得自己有什么病了。我判断求助者的疑病心理可能会放大其对其他症状项目的主观感受,UPI少见的高分(尚有个别项目无法准确做判断,既打叉又画圈,未予统计)与这种“放大”有关。综合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但已经泛化,并引起其他心理异常(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等),出现感觉过敏和思维逻辑上的牵强:认为他人的咳嗽是因为他身体发出的病菌侵扰的缘故。因此已接近精神疾病边缘状态。求助者心理紊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障碍:看不进书,听不进讲课,心理上对学习排斥感强烈;2、感觉障碍:内感性不适;对他人咳嗽过敏,总疑心自己有病;3、情绪障碍:长期精神折磨,睡眠不好,忧心忡忡。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诊断和评估,经与成某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和具体目标:1、提高注意水平,缓和焦虑情绪,改善睡眠;2、寻找心理紊乱根源,改善认知结构,训练积极的行为;

(二)长远及最终目标:1、建立正常的学习行为;2、消除或控制疑病观念,悦纳自我,获得自由。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社会环境的压力扭曲人格发育发生在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个体在此过程中习得的认知-反应-行为模式如不正确,会渐渐形成心理问题和障碍。只有追溯寻找问题的根源,发现强化的刺激因素,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

(2)求助者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提出解除咨询关系退出咨询;

(3)求助者在咨询中如认为咨询师有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可向院方投诉;

(4)求助者有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2、求助者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会面,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3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为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4、咨询时间、地点、收费

每周三晚间,18:30 - 19:30,地点:学院心理咨询室。

咨询收费:60元/次;

UPI测试:免费;心理测量收费:《90项症状清单》:5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如下:

(一)第一次(2004年10月13日)咨询:

1、咨询目的:(1)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2)建立信任,确立咨询关系;(3)听取主诉症状,确定主要问题;(4)进行咨询分析,初步探讨咨询方案;采用方法:会谈和心理测验。

2、咨询过程:

我预先熟悉了成某的UPI测试表信息,为他建立了心理档案,熟记其人口学资料,然后等待他来访。他准时到,我们亲切交谈。我介绍了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我们确立咨询关系;然后我听取他的主诉症状并请他做《SCL90电子测量表》。做完测量,我结合UPI测试结果,探询90项症状清单高分选项的原因和实际感受;通过交谈我感受和评估他的心理冲突,发现成某有强烈的自我否定倾向和迫切的改变意愿。接近结束我总结第一次会谈所得信息,反馈给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及方向,并布置咨询作业两项:(1)按照“我是谁”的格式列出自己的15条长处或特征;(2)训练自己成功地集中注意力看五分钟书(《思想道德修养》绪论之一),下次咨询时简述其内容。他欣然而去。

(二)第二次(2004年10月20日)咨询:

1、咨询目的:(1)围绕主要问题采用开放式询问进一步搜集病程资料;(2)倾听求助者自己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和想法,调整并正式确立咨询目标。采用方法:会谈法。

2、咨询过程:

我发现成某迟到接近10分钟,情绪不佳,第二项作业未完成,第一项作业中几乎全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甚至说“我是一个地道的人渣”、“我是一个玩女人的小流氓混混”,但有一句“我是个快要绝望的人”。于是肯定了求助者的努力并表示感谢,然后我希望他从出生开始客观地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成某出生时无指标,属于超生,父亲当时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为了保住父亲的工作和躲避罚款,母亲请了病假,带着他东躲西藏转移住所。他在各处亲戚家生活六年才回自己的家。作为唯一的男孩,家人十分珍视,怕他有闪失,限制他跟伙伴玩耍。小学成绩很好。上初中时父亲升职进县城工作,全家迁到城里。对城里环境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好了。上高中分数差一点,家里出赞助费让他读重点,分在慢班,学习氛围差,成绩下降,“过得很乱”,开始出现一些症状。

我请他回忆各种症状出现的第一次或印象最深的一次场景。他回忆出与恐怖不安有关的场景:在家里做作业累了想看电视,刚把头伸出房间,客厅里的父母立刻就把电视关掉了,责备地看着他,他只好缩回去。偶尔父母外出,他打开电视,总要经常到窗户口张望他们是否走到楼下了,留神楼梯上的脚步声。在网吧上网的时候学校老师突然请了警察陪同到网吧来抓人,他吓得发抖。现在还是这样,只要看电视电影,越喜欢的看得越不踏实。我请他描述一下父母,他嗫嚅,说父亲很威严,所有的人都怕他,他上初中的时候经常挨打;而母亲特唠叨,总批他,有时候让他心烦得“想捅人”。最后他说他是不孝之子,他承认自己恨他们(脸色紧张潮红)。开始出现阻抗,不愿意谈下去了。我感觉到他对我的负移情,从迟到开始就表现出来了,谈话中的主动性明显不如第一次,我的问题变多了。

我再次表明咨询师的中立态度,并指出父母对他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父母和教师都伤害了他。他开始捂着脸哭了,说不是的,是他伤了父母的心,寒了老师的心。他说自己是个窝囊废。

我意识到咨询目标中应该加上改善对自我的认识,接受自我现实的内容。待其适当宣泄,给一杯水,然后我建议回顾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共同从每个阶段发现他的数条优点和长处、做成的好事等,包括他入学后的一系列良好表现,凑成15条,请他用五分钟时间默写下来。他做到了。于是我问他“你刚才同时完成了上次布置给你的两个作业,对不对?”他露出了笑容。

虽然已经超时,我还是决定让他总结这次谈话的收获。他说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收获,他其实准时到的,但一直在外面徘徊,想是否有必要进来,幸亏还是进来了。我则向他检讨上次给他布置的作业难度太大。我们约定下次一定准时。他的目光里流露出信任但意犹未尽。

(三)第三次(2004年10月27日)咨询

1、咨询目的:(1)澄清“走神”的起因和实质含义;(2)确立对疑病的理性认识。采用办法:会谈法。

2、咨询过程:

这次成某准时到,我赞扬他守时。问他最近学习情况如何,他说他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就马上拉回来,并暗自对自己说“颜老师在旁边”,默念一番,莫名的不适感就减轻了,可以看满五分钟左右的书。然后心情烦躁了再重复来一次。我的课他可以基本保持注意的集中,他对我的课感兴趣,还说觉得我跟他以前碰到的老师都不一样,正是因为这样才下决心给我打电话要求咨询的。

我暗地吃惊他的做法,并未给予他所期待的肯定,而是接着“走神”的话题,请他回顾他意识到的最早的“走神”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他认真地思索了一番,说从小就有,但到了高中开始就频繁了,越来越厉害。“上了高中后上课走神通常会想些什么呢?”“不太清楚,经常不知道自己想什么,要不就是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病,想着怎么没有人咳嗽。”我请他仔细回忆,除了想病,还有哪些内容想过,不要急。沉默片刻,他说想过“打群架”的事情,当时有个情敌,老幻想带人把那家伙“做掉”。“异性呢?”“想过。”“哦,怎样?”“我觉得自己太花心了,”他笑笑,“我不清楚为什么女生会喜欢上我。我觉得我这么烂,她们干吗要喜欢我呢?”“为什么说自己烂?”“我窝囊。配不上她们。”他讲高中时交过一个好朋友,那人请他帮忙追一女生,追到后三人很亲密,他与该女生很谈得来,发现自己也喜欢她。后他朋友跟那女生分手,他为此气愤,却躲在宿舍独自哭。恨自己无能,甚至做不到跟他朋友绝交,也不敢去追那个女生。他只喜欢过那一个女生,别的女生他只是跟她们“玩玩”的。他喜欢追她们,追到手了就觉得没意思。复读寄宿在“六中,女生特贱,很好勾。我这个熊样她们觉得挺‘酷’,喊我‘杰’”,但“我又不想被纠缠,又不敢对她们凶狠”,就等待她们因他的态度冷淡下去和“有病”状态而“气跑掉”。因此“恋爱其实也很苦恼,追的时候还有一点乐趣,追到手就会觉得没劲透了。”

我努力克制自己的厌恶感,把话题拉回来:“走神想追女生的时候还怀疑自己有病吗?”“是的,总觉得有病,怕人家嫌弃。”尴尬不知道说什么,“我们走偏了,对不起是我的不小心,”我问:“你上什么课最容易走神?”“一开始是数学,费脑子,很讨厌,后来几乎所有的课都走神。”他沮丧地说。“你觉得这是不是你高考考不好的原因?”“是的。”“这个情况你父母清楚吗?他们怎么看?”“当然清楚了,他们带我到上海、南京去看过病的,当时我觉得我有病,身上有一种难闻的味道,可就是查不出来。”“你确信你有吗?”“不知道,当时觉得有,现在闻不到。”“还担心什么病?”“就是担心有病,怕传染给别人。别人一咳嗽我就想觉得是我不好,把身上的病菌传给他了。”“你真的确信吗?”“不知道……反正挺不安的。”“相信体检吗?”“我觉得体检医生只是在盖‘正常’两个字的图章,没干什么事。”“你没考好,你父母责怪过你吗?”“他们早就责骂过了,他们只叹气。”

我决定总结当天的访谈。我告诉他:(1)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走神,至少一开始不是,数学有点困难;(2)你现在能基本维持一个小时的注意力,比如我们这三次谈话都是1小时,因此在思维能力和注意水平上其实你跟正常人一样;(3)我们可以通过训练逐步恢复你在其他方面的注意水平,这需要毅力,我们不必着急,可以一点一点进行。(4)这次的作业是:思考一下,“走神”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和哪些坏处,用文字写下来,下次我们讨论。

我察觉他有一丝失望,笑一笑告辞了。我开始整理访谈经过,察觉自己心中的烦闷,有所思悟。

(四)第四次(2004年11月4日)咨询

1、咨询目的:(1)发现并强化新获得的“不走神”的经验体会,提高自我控制能力;(2)改善对“疑病”的认识和态度,放松身心。采用办法:会谈法。

2、咨询过程:

周三晚间成某爽约了。周四上午课间我把他叫到走廊问他,他说太累了。他第一节课趴着睡觉了。眼圈发青,消瘦。我问他身体怎样,他说觉得自己浑身都有病,胃口不好,吃不下饭,怀疑胃被胃酸烧穿了。最近一直睡不好,很难受。我问他为什么,他叹气。最后他说还是想找我谈谈,于是约定晚上,时间地点不变。

晚上他如约来了,很有礼貌。等待我说话。我赞扬他感觉自己有病但不是去找医师而是找我,说明内心对自己的病有数,知道是心理问题,判断得很正确。他苦笑。我很诚恳地说:“看你消瘦,睡不好,这一个多星期你一定想得很多也很深,并感到苦恼。我很想听听你的心里话。”

“其实不瞒您说,颜老师,”成某说,“我是个缺乏毅力的人。我害怕复杂的事情,还胆小怕危险。怕得罪人被人砍,这很丢人。学习很烂,都没法收拾。”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不应该这样窝囊,但改变很困难。每次收到考上大学的同学的贺卡都暗暗发誓要努力拼搏,但三分钟热度,一走神全完了。“有了病父母对我就和气多了。”“但我受不了老走神,老想着有病,胸口憋堵,受不了这种浑身不自在的一点意思都没有的日子。”“我是真的不想学习了,我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退学。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上大学继续学习,是他们逼的我。我觉得要是做小工去我的病自然就会好了的。可他们非要我上大学,又为我花钱买罪受!”

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虽然我心里想他父母不对,但我却这样问。我的职业道德不允许我干预他的父母的价值观——实际上在当代中国,他们的价值观还是绝对的主流。“我不能确定……”他压抑着说,流泪。其实他清楚,但拒绝认同。于是我请他跟我合作再次回顾他的成长经历,重点放在跟父母的关系上。他小时侯很受宠,要什么就有什么,甚至闯了祸姐姐要替他受罚,但从来不许他碰脏东西,不许他在外面玩。小时侯大部分时间在看电视节目,他的知识面比较宽,比别的小孩知道得多。上学后父亲态度渐渐开始转变,越来越严厉,父母间经常为此冲突,父亲责怪母亲惯坏他,还打母亲。后来上了初中,母亲的态度也变化了,对他的抱怨和唠叨多了。他不明白为什么小时侯父母那么好后来却那么坏。从电视上得知某些动物靠气味识别亲子关系,认为自己身体气味发生了变化,于是要求治疗。他变得孤僻,原来在家庭餐桌上多话的少年变成一个总躲着父母的青年。父母对他更多的是训斥和抱怨,他认为自己的确干了不少坏事。

我鼓励他继续讲下去。他告诉我他跟前面提到的那个朋友一起玩彩票的事情。他们把学费用于买彩票,中了奖就大吃大喝快乐一番。后来把别的同学托他带的钱也化了。他又到处借钱,实际亏掉近万元。债务全落在他头上。他骗家里说学费被偷了,又要到钱,然后找几个表兄借钱还了其余的债。父亲知道后把所有表兄召集到家,让他回去。那次父亲没有打他,而是哭了,表兄们都吓得跪在他父亲面前求他宽恕儿子。父亲把钱还给他们,对儿子说你已经长大了,今后自己看着办,但大学必须上,供到大学毕业。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瞎玩,天天端坐在教室看书听课,但灵魂根本不在,灵魂也没有去玩,就是丢了。父亲的异常行为把他吓坏了。

我告诉他缺乏毅力、胆小不是错误,只是短处,跟童年被溺爱、缺少锻炼、养成依赖有关,通过训练可以改善。你还在成长中,不能所有责任都是你承担,不要过于自责。这次会谈大大超时,但收获很大。成某总结的时候表示感觉到对自己的病根有了深刻的领悟,下定了改变现状的决心。说如果不改变,做小工更难生存。

这次咨询并没有完全按照咨询既定目的展开,但我感到成某的成长体验很强烈。

(五)第五次(2004年11月10日)咨询

1、咨询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争取实际变化;(2)学会放松疑病心理,带着问题过正常生活;(3)结束咨询关系,约定随访大致时间。采用办法:会谈法。

2、咨询过程:

成某按时到达,有疲倦感。我问他这一个星期做了什么想了什么,他说他在看书,从图书馆借了本《发展心理学》。他发现看书还是要走神,但不象以前走了不回来,总能及时回来。书上的内容有点深,但能看懂。他觉得过去时间浪费太多了,心里感到着急。他按照我教的办法训练自己看书集中注意的时间,已经积累到15分钟不走神了,但累死了。结果发现睡眠比以前好多了。训练的时候总有疑病的闪念进入大脑,但自己能察觉并排除,只是太紧张了。我肯定了他取得的成绩,告诉他不必再刻意训练了,把训练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注意劳逸结合。学习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份心情,不是好高务远的决心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他点头。我问:“你回忆一下,在什么时候你的怀疑自己有病的想法不往脑子里窜?”他说:“小的时候没有;跟女孩亲热的时候没有;玩彩票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会儿就没有,是能止住。”“不能总跟女孩亲热,也不能总买彩票,花钱雇我也不现实,看来只能回去当孩子了!”我笑道。他也笑,轻松起来。但问:“有什么办法能止住这种想法吗?”“你觉得总怀疑自己有病实际上又没有,在别人看来是怎样的?”“会觉得奇怪。”“还有呢?”“可笑。”“那你也可以嘲笑这种想法。”他若有所思,抓耳挠腮,笑得勉强。于是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一些问题,比如脚气、性格暴躁等,但都不影响正常生活。疑病也有积极的一面,你很关心爱护自己。你一定研究过一些病症知识,但没有研究透,加进许多自己主观想象的内容”,他说是的,为了自己感觉到的症状他经常去医院向医生咨询或者到书店找书,自己还经常瞎想。我说“现在你就带着它过日子好了,慢慢也就淡漠了。”他表示同意。

我请他回顾一个多月的咨询历程和心理变化,他觉得收获很大,对未来有一定信心了,对我表示感谢。我说“要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那颗挣扎着要醒过来的心灵。如果它要放弃,谁都拦不住。”他很感动。结束咨询让他觉得有些失落,担心结束后他又会回到老样子。我说只要问你的心愿不愿意回去。他表示会珍惜我给予的机会,我说是他自己给自己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多。我建议到学期结束前再随访一次,平时课间有问题尽管问,但不再谈论走神、疑病话题,只谈学习,他同意。

最后我请他完成一个家庭作业:找个假期时间,说服父母,从烧水做起为他们洗一次脚,然后把感受告诉我。“那不可能,他们不会同意的!”“你应该试一试,告诉他们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作业,我相信他们会同意的。”“一定要做吗?这太难了。”“一定要做,相信我,这个作业对你非常重要。”他终于承诺去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认为效果很好,有信心控制自己的问题,以正常的心态生活并真正开始努力了;

2、询问班主任:觉得他有精神多了,不那样萎靡不振了,变得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了。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日常观察,求助者确实好转。整个咨询过程虽不长但有些曲折,在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互动中有过阻抗、移情等,但处理得还好。本案例的基本成功主要应归功于求助者的强烈的求治愿望,咨询师也尽了职。

 

                           2004年11月20日

创建时间:2024-03-21 15:54
浏览量:0
首页    个体咨询    疑病性神经症的咨询案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