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录全解析

《翠玉录》全解析


《翠玉录》


吾曾入幽窟得翠玉书授自斯,真实妄语:

上下自相似,大道唯太太一生众庶,依势而变易。

太阳如其父,太阴当其母运载凭长风,收藏靠大地。

太一如宗祖,完美创此世全能毕竟日,一切皆土归。

土从火化生,演绎愈精细造化钟神秀,伟业奇。

往复天地间,尊卑皆在握如是观寰宇,无明俱飞离。

天道擒万力,巨细无遗创世之妙谛万变总相宜

我名墨斯,三界之神智所述之功业,皆赖太阳力。


据说在公元前1350年,人们在埃及的一座金字塔下的一个密室里首次发现了《翠玉录》,西方及小亚细亚历代炼金术师奉其为终极指导,但阅读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翻译的全文,我认为《翠玉录》只是描述了世界的起源和构造方式,阐述了太大道的演化规律,与一般意义上试图冶炼金属制取黄金的炼金术毫无关系。炼金术士把它解读为如何制取神秘的哲人之石(Philosopher's Stone),凭借它制造纯金或者灵丹妙药(Elixir),这是把象征说法当作现实真相,是人类中经常发生的愚痴现象。《翠玉录》及其指导下的“炼金术”其实本来是哲人们用于寻求智慧开悟、提升个人精神层次、参与创造和改变现实世界的思想和方法。

我将它翻译成汉语五言诗的形式,便于诵记,并也依此格式划分章节重组意群,予以解读分析,与原文章节划分略有不同,但并不会造成曲解,读者可以通过直译原文予以核对。部分解析运用并连接了《易经》的相关知识,以期中西智慧交相辉映的效果。

在解析中我根据文意补充了古代流行于埃及、亚述、希腊、波斯、印度等文明古国的关于水、风、火、土四大元素的观念(《翠玉录》原文中只提及风、火、土三元素,没有提及水,但四大元素的观念存在于其时代的知识背景中。),将其与中国古代《易经》中的四相参照而称其为“四相(相:直目所见,即形态、位格、特)”,以避免其意义胶着于“组成部分、原始因素”等更为事物化的“元素”一词,使之灵动于“现象”层面。

我通过将四相与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相对照,领悟到所谓的炼金术的真谛,乃是“使事物(自体)通过与其环境(客体)适配性的发展变化产生新的更有价值或功能性的意义”。其结果必然会分化出取舍两面,称所取即金精,我们所需要的更有价值或功能性的新意义,而所舍则为废土,或者说熵。


第一章 耳墨斯


吾曾入幽窟得翠玉书授自墨斯,真实妄语:

   When I entered into the cave,I received the tablet zaradi,which was inscribed,from between the hands of Hermes,in which I discovered these words:This true without lying,certain and most true.

   直译:当我进入洞穴,我接到了从赫尔墨斯双手间传授过来的祖母绿石板,我发现如下文字:这是真的绝非虚言,的确是最真的。


卡通人物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耳墨斯( Hermes

  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八大行星中的水星。宙斯与玛亚的儿子。出生在阿耳卡狄亚的一个山洞里,最早是阿耳卡狄亚的神,是强大的自然界的化身。奥林匹斯统一后,他成为畜牧之神,宙斯的传旨者和信使。行路者、送信人、商人、骗子和小偷的保护神,雄辩之神。罗马名墨丘利,与埃及智慧神透特混淆

赫尔墨斯神迹:盗取阿波罗神牛50头;斩杀百眼阿耳戈斯;发明数字、音乐、度量衡、体育竞技等。


赫尔墨斯神智学和炼金术

《翠玉录》阐述的真理因被作为炼金术终极指导而流传至今,免遭湮灭。《翠玉录》的真正作者可能是公元三世纪埃及某祭司。他总结了流传散播于埃及希腊等地的赫尔墨斯神智学各个学派的研究成果。传说他能与月神透特(Thoth)沟通,他因此而以三界圣神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为名。

赫尔墨斯神智学的基础是认为万物普遍联系的观念,来源于公元一世纪埃及亚历山大的融合创新学派。亚历山大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了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并认为人类的目标是超越物质达到精神境界以排除恶的东西并善结为一体。赫尔墨斯神智学在很多地方与中国的道家学说理论上很接近,也都很重视实践应用。炼金术就是这个学派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公元一世纪,地理上中国和埃及亚历山大城非常遥远,但令人吃惊的是赫尔墨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斯神智学的炼金术和中国道家的炼金术如出一辙。

炼金术(Alchemy)目标是通过化学方法将一些金属转变为黄金,制造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纪之前,炼金术尚未被科学证据所否定。包括牛顿在内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进行过炼金术尝试。现代化学的出现才使人们对炼金术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炼金术曾存在于古巴比伦,古埃及,波斯,古印度,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后在欧洲存在直至19世纪


典型情境:铭刻传承、深窟探幽

图片包含 桌子, 猫, 活, 火

描述已自动生成人类精神财富和重要记忆的传承首先需要铭刻,然后藏于深窟,以待后人探幽,使之重见天日。其实这就是两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典型情境。《翠玉录》铭刻在炼金术士内心,深藏于炼金术背后,等待后人以科学探索的眼光,洞见其中蕴藏的真理,使之发扬光大。神秘主义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保护它穿越黑暗的中世纪。

    我们可以推想数千年前的作者,一位抄写员(古埃及的透神是其原型)为了让真理流传下来,把它雕刻在万年不腐的祖母绿石板上,储藏在洞穴里。后世有缘人深入洞穴,发现了这个石板,然后转抄出来,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全文内容。

以一种主动漫灭的式,通过无意识的渠道,在后世呈现出来。这个典型情境本身就与人类的记忆功能十分相似。而抄写复制,传递信息,则是铭刻和深藏的局部工作,但与整体相似。这样的工作不仅因循了大道演化的规律,而且推动了大道演化的进展,并包含在大道演化的环节里,乃是自发的觉悟。抄写复制的是“透特”,传递信息的是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是邮递员的原型。


第二章 大道太一


上下自相似,大道唯太太一生众庶,依势而变易。

   That which is below is like that which is above and that which is above is like yet which is below to do ye miracles of one only thing. And as all things have been and arose from one by ye mediation of one: so all things have their birth from this one thing by adaptation.

直译:那些在低层次的(衍生的、局部的)像那些在高层次的(源头的、整体的),那些在高层次的也像那些在低层次的,这展示出了 “one only thing”的奇迹。由于所有事物曾经从“one”产生并由“one”决定:因此所有事物以适应性变化的方式从“this one thing”出生。

注:“one only thing”(下文以one、this one thing表达,同义)指“最初的唯一事物”,在原型意义上等同于汉语中的“太一”,而所述万事万物产生方式,则与汉语中的“道”相通。“their birth from this one thing by adaptation”的意义则令人联想到汉语典故中的“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然无非鳞甲之属”,“adaptation”具有“适应”、“改变”的双重意义。而任何适应性改变(或改变性适应)——即适宜的改变,都是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寻求最舒展而做出的选择,其基本的动力是“从整体中分离出去”,因此,这种“适宜的改变”的“分离”在意义上完全等同于中国道家哲学所说的“阳动”。


图片包含 QR 代码

描述已自动生成自相似结构

  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rot)研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1980年他发现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集合,他发现整个宇宙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构成自相似的结构。我不确定他是否读过《翠玉录》,但他的发现过程作为一种结果吻合了前文所说的铭刻与珍藏典型情境的走向。使得古老的发现被再次发现。在他之前,很少有人能如此精确而系统地描述宇宙的构造方式,除了古代中国人提出的《易经》象征体系。曼德尔布罗特先生成了赫尔墨斯在这个时代最好的驿站之一。

   什么叫自相似结构?我们日常可以观察到大量的事实,比如一个大树与它的枝丫、叶脉,一座山脉和他的山峰,海水的涟漪与巨浪,从宇宙星系到原子核,他们的结构都是相似的。自相似是一种局部和整体的形态相似。曼德尔布罗特把这个现象抽象为几何模型。然而,这种自相似结构并不仅仅在物质的层面发生着,在人类精神产品中也可以被观察到。比如社会的组织方式,基层组织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对口相似职能,不同行业相似的管理序列,文章与它的段落乃至文字之间,也存在着自相似结构。一个人的细胞蕴藏着这个人全部的生命信息,而他的人格中蕴藏着他一生的命运信息,从他的日常行为、梦境、精神产品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发展状态。

   《翠玉录》中所说的belowabove,指的就是这种自相似结构中上下不同层次组织结构上的相似性,并非同一层次意义上的相对位置的上下。在同一层次上相对位置而言,上下左右是完全可能显得不一样的,比如树冠和树根,左边沙滩右边大海,里面是书外面是包,清朝下来是民国,等等。恰恰也是这些现象在屏蔽我们的意识,掩盖了自相似结构,并因此使得世界丰富多姿。但透过这些现象,在原子的层面、细胞的层面、功能的层面、感受的层面……我们依然可能会看到上述相对位置的差异被纳入宏大的自相似结构中去成为局部。

   自相似结构,就是太大道的演化和表达的基本结构,任何其他的结构最终都是来自最初的自相似结构的演绎和堆砌。


太一、道

 太一是什么?在这里,不是简单的one only thing能囊括的,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了英语的简陋和局限。不过,在最高处,太的确是唯一的事物,是整个宇宙的根源,同时又是整个宇宙本身。太和宇宙是近义词。当我们说宇宙的时候,更多倾向于客观物质的层面,当我们说太,则更多倾向主观意识层面,但他们所指基本相同。太一是一中国词汇,是最早的唯一事物的汉语象征。当其混沌未分,被称为无极,当其诞生的刹那间被称为太极,太就是无极而太极。当太极分化演绎,太一就是道,即演化的规律。太一是唯一的,是无极、太极、道的统称和同义词。在这个层面上四个概念无差异,无分别,但并不妨碍如下表达:太一是无极、太极、道的三位一体。现在我们看到语言象征的局限性了,浑囫囵的东西硬是给分开成了四个(别介意,下一章会谈到这点),其实这是我们人类意识的特点决定的。意识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能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方向上去关注事物的某个侧面,回溯到最早的唯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事物也不例外。

   正是这种语言象征的局限性,使得天主教表述的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所要传递的关于太的信息被错误理解而成为奥秘。这种情况跟人们对同样传递太信息的炼金术的理解是相似的。在对上古神话的理解中,相似的情形再次出现了。好,我已经一再提到了相似,所以这就是太一之道,经过一条错误的渠道传承下来。在绪论中,我们提到过铭刻和深藏的典型情境,可见神话和宗教也是如同翠玉一样的载体。

  以上载体是诉诸人类认知的,古人,或许甚至是上一届智慧生物,以这样的方式传递太一之道。然而真相是,太一之道根本就无需这样费尽心机来记述和流传。所谓神秘,其实就是人类心智对太的视若无睹。太在在处处,在人们身边每一件事物身上发生着、演化着,在一棵树上、一根钉子上、一件事情上、一段感情中……。这是一个自相似结构:事物的诞生为无极而太极,发展变化中自然呈现两仪、四、八卦……。中国人直接用非人格化的混沌、太一、无极、太极、道、阴阳等概念来表达和传承太一之道,相对于古希腊人用该亚、乌拉诺斯、宙斯、赫拉、赫尔墨斯等人格化的神来表达和传承,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蒙昧气息。但并不表明中国人的做法就已经打破了“铭刻与深藏”的原型-象征格局。语言和文字作为媒介本身也是隔离,尤其对于不识字的人、不理解的人。此外,读《周易》经文,你是什么感觉?


绝对的分离与相对的聚合

宇宙爆炸后依然在加速膨胀,因此分离性力量是绝对的、结局性的,而在此过程中星体的形成说明还存在一种聚合性的力量,她是相对的、过程性的。这两种力量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于是有了酝酿发生、分支演进、发展高峰、转化消亡等现象。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也是如此,所有事物均如此这般。在事物外部,绝对的分离导致事物从某个更高层次的事物中产生出来,如同分娩,而相对的聚合则意味着该事物重新成为新事物的组成部分。在事物内部,情况相反,绝对的分离代表一种死亡冲动,相对的聚合则形成其生命的过程。

当我们在太一、宇宙、无极、太极、道、上帝等概念上盘桓的时候,我会感受到一种想要从粘滞中挣扎出来的焦虑。我要与它分开以便看清它。这是分离的力量在我身上起作用。世界的变化就是通过这种分离功能而日益复杂精细的。同一件事物既是在同样的语言中也会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述,更何况全世界有上千种语言呢?这本身体现了太生生不息的特点,而在每一次新的变化中,人们赋予了同一事物不同的外延,并逐渐丰富和修改了它的内涵,使得原始的意义被曲解,潜入无意识中储存起来。

天主教的“上帝”就是这样一个词汇,它的人格化(上帝依自己的形状创造了亚当,又以亚当的肋骨创造夏娃,其本意是一种自相似的分化而已)使得它逐渐远离了“太一”,并被长期投注人类的热爱、崇敬和畏惧而成为人类心理原型,其万能性甚至表现在可以后悔,这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特点,与动物的改变策略形似而神异。但太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演化,从不退缩,它所包含的人类心理中的后悔,在基本的生物化学层面上依然是通过亚原子极化形成矢量开始的,与人类心理中的憧憬无异。人类不能因为后悔而真正退回原处,只能到达一个与原处相似的新处,瞧,还是相似。但这个例子里,太因为披上了上帝的外衣而被“隐藏”了起来,似乎偏离了原意,然而其本质却是“太一”这个概念在人类意识领域里的分离演变而已。

万物都出自太,是太的局部。太就仿佛一棵大树,枝丫和树叶如同万物。太一生万物的机制就是分离、分化。本质上是分离,从太的整体中分离出来。易经的模型描述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四生八卦的自相似结构的分离过程。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考察各个不同层面的不同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无不吻合。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对,说聚合过程也是太的进展过程之一,没有聚合哪来的星体,没有聚合哪来的群众运动、战争,没有聚合就没有银行……然而仔细考察,你会发现任何聚合都是分离的结果,并为进一步分离提供起点。比如宗教的兴起,是一些相似信仰的人在传道者的组织下聚集起来,同时意味着他们从人群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紧接着,宗派就会产生并彼此开打。聚合是作为分离的亚过程而存在的。是同一层次处于无极状态的相似个体的极化,太极从这里产生并开始分化为阴阳两仪。所谓聚合就如同大树分出一个树枝。

        

第三章 两仪四相


太阳如其父,太阴当其母运载凭长风,收藏靠大地。

 The Sun is its father, the moon its mother. The wind hath carried it in its belly, the Earth its course.

卡通人物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直译:太阳是它的父亲,月亮是它的母亲,风曾用腹部运载它,大地是它的目标。


太阳和太阴

太阳太阴是阳刚和阴柔的象征,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其阳面代表发展变化即绝对的分离,阴面代表保持稳定即相对的聚合。父亲和母亲是人生发展的两种不同力量,父亲引导人成长改变,母亲滋养人生命,所以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太阳为父、太墙上挂着一幅画

描述已自动生成阴为母。

    在先民的观察和体验中,太阳的能量帮助万物生长,而夜晚月亮下万物休息。月亮有圆有缺,就好比孕育分娩,并呼应女性的月潮,因此太阳成为阳刚的力量的象征,而月亮成为阴柔的力量的象征。阴阳两面共同作用形成事物的过程。发展变化走向死亡消散,保持稳定维持事物的生存凝聚。

   就我们目前的科学知识而言,物质宇宙中万物的产生,说太阳为父、月亮为母,显然并不符合事实。因此,太阳和太阴在这里并不能当作具体的日球月球来看,而应理解为象征。太阳指太的阳性一面,太阴指太一的阴性一面,是原型意义上的概念。日球是我们人类感受到的太阳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象征,月球则是我们人类感受到的太阴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象征。我们在用象征来代表难以言说的原型。原型意义上的太阳和太阴彼此共生,是先天和纯粹的。而他们的象征物日球和月球其实都具有阴阳两面并且彼此独立。因为它们相对于原型来说是后天的、从太一中分化出来的物质星球。但以地球古代居民的眼光来看,没有比日球、月球更为接近太阳、太阴原型的象征了。在今天,也许我们可以说,宇宙中心大爆炸残余的高热类星体或者银河系比日球大N多倍的恒星更像太阳,而黑洞更像太阴。但这并无必要。在太阳系里,日球承担了太阳动不息的功能,化育万物,一些像月球一样宁静的因素起到了包容涵养的功能,这就足够了。在人类的灵性和精神的层面,太阳太阴的象征已经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不会因为物质世界的新发现而被动摇。太阳和太阴可以作为象征类别的代表来看,在这个意义上,恒星归于太阳,黑洞归于太阴。

   这样,《翠玉录》的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太的能量要释放形态要分化,前面说过,是必然而且不可逆的(用热力学原理来阐述是熵增的过程)。太阳代表了太绝对的分化趋势以及分化的方向,是稳态的打破,太阴代表了太的存在以及相对的稳定,是分化的基础。用父母来类比,就是父亲代表主动积极促进变化,母亲代表被动消极保守现状,但两者谁也离不开谁。太阳和太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太分化的波动节奏和阶段形式。太分化的自相似结构就是在这种波动节奏和阶段形式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对此,《易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做了描述。我们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比如一根藤上的瓜,其先天部分就是花朵时期,此时的太阳是花粉,太阴是花蕊。受精后花萼开始了瓜的后天发育阶段。太阴的力量决定它长成什么形状,代表遗传稳定性、本质上的规定性。太阳的力量则决定它长起来,长多大,代表营养推动达到的可能性。再比如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在先天,太阴代表文化生活母体的特征,太阳便是作品的构思立意。在后天,也就是动笔的一刹那开始,太阴代表作品的立意构思,太阳代表每天进展的写作。太阴中的太阳代表立意构思在写作过程中的调整,太阳中的太阴代表写作的停顿和反思。太阳和太阴是太变化中的两大状态,绝对的动和相对静不仅相互渗透,而且循环交替。


水风火土四相

一些文字和图片的手机截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水相:水一样的性态。柔中含刚,阴中蓄阳。润泽、漫流、酝酿变化的起点。风相:风一样的性态。刚中含柔,阳中蓄阴。游走、播送、携带变化的信息。火相:火一样的性态。极为阳刚。多变、舒展、耗散,体现着变化的本质和高峰。土相:象土一样的性态。极为阴柔。稳定、众多、停滞,呈现着变化的结果。

阴阳交汇即得四相流转:在水相阶段,阴阳初交,阴静中孕育阳动,势欲出行,初阻后开。这个阶段代表事物萌芽兆始,变化在被启动。相当于《易经》中的少阴,上面的阴覆盖下面阳,下面阳上升,新的变化处于酝酿中;在风相阶段,阴阳续交,阳气冲开阴气的包裹而升起来,但仍带有阴气的影响。相当于《易经》中的少阳,一阳携阴静而动,开始柔顺地游荡,所以说风。阴代表稳定和众多,还象征信息、限定、模式。所以风相蕴含天道意志。此阶段事物按照一定的信息限制依序渐长,这种情形也树木(阳代表方向、树杆以上,阴代表大地,树根以下,两不可分割),也可以称之为木相。木的舒展、风的传播,形象地描述了作为过程的风相的特点;在火相阶段,阴阳深交,阴尽于阳,渐臻纯阳之境,事物完全舒展开来,处于高峰状态,相当于《易经》中的老阳,两阳相并齐。于是物极必反,进入土相阶段;在土相阶段,阴阳交透之后,纯阳舒展至极,其势停顿下来,转为纯阴而疏碎散落,整个过程结束,代表事物圆满收藏,相当于《易经》中的老阴,两阴相累叠,有了停滞、众多、结果等意义。

立足点在阳动,阳为自体,发生、发展、刚劲、单一,阴即为其客体,容纳、稳定、柔顺、众多。水相就是自体的发生被客体接受容纳,如同受孕;风相就是自体发展获得客体滋养并被客体的稳定所制约,如同成长;火相就是自体的刚劲完全征服占据了柔顺的客体,成为主宰;土相就是单一性的自体耗竭阳刚能量之后完全消失在具有众多性的客体的怀抱中。显然,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

从物质宇宙的角度来看,宇宙大爆炸,无极而太极的刹那,正是兼具水相与火相的高温宇宙汤阶段。水相代表其物质形态的存在即液态,火相代表其迅速的扩张和炽热。两相之间的分化与转换是有波动节奏的,这也是今天的光波和宇宙背景辐射的特点。这个特征在太后续的分化得到了自相似的复制。先天太极理论讲天地定位水火相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几乎在这个刹那的同时,风相和土相也诞生了。风相代表火相与水相之间高速分离形成的气态虚空,土相代表了火相与水相分离中节奏性回归所形成的固态(最初为氦核,质子)。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四相是太的四大性状。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及事物的自我组织中。从阴阳相交的过程来看,四相是相对独立的连续体。在每个相位或阶段中仍然可以划分四相,理论上是无穷可分的。

形状

描述已自动生成风轻上飏,土重下坠。阳动为风火相推,阴守为水土相接。如下图:

此图还表示:事物自体走“水火不相射”的道路,是事物阳性力量的两仪,而其客体则主要以风、土相抱持的方式(“天地定位”,风相蕴含天道意志。),是事物阴性力量的两仪。关于事物的发展规律信息、事物的发展结局,都可以在客体中获得。事实上,是自体和客体的互动关系创造了自体及其发展道路。

至此,我们从太一里分化并确立了太阳、太阴、水、火、风(气)、土等形态和性状。水相的功能是在太分化的过程起到孕育涵养作用,是事物起始相对稳定的时期;火相的功能是在太分化的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和变化作用,促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那么,太的风相和土相在分化过程中究竟有什么功能呢?


运载与收藏

先看这两相的特征。

风相的特点是气态、流动、活泼、飘逸、在高处、在绝对的动态中,是水相到火相的过渡,它是信息,是导致变化的依据,也是变化的中介。因此,它的功能就是把从水相分离出来的太的局部带到火相状态,所以说“运载凭长风”。太阳的内部是炽热的态。太阳的光芒是火相的,太阳风就是一些高能粒子流,是辐射的载体。而在大地上,一株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也类似。遗传信息就是内部的风相之物,它让水相的相对稳定的植株到达新的形态。大地上空气的流动让种子四处传播,长出新的植株来,这是植物凭借外部的风相之物发展自己。一场革命要爆发,它的风相的理论和许诺早就已经传播出去了,相对安静的水相的人群因此而卷入火相的暴力。风相也有阴阳两态,其太阴是通过载体表达的信息本身,是风中之水,其太阳是传播动能,是风中之火。前者就是古埃及透神(透特还是月神——太阴),后者就是古希腊赫尔墨斯神有趣的是,古希腊人把他们作为父子关系来看待,可能强调的是先太阴后太阳的关系吧,没有文书你送啥呢?透特是抄写员的保护神,赫尔墨斯则是送信人的保护神。但是总体来说,风是阳动性的,所以虽然透特为父,风相的统称依然是赫尔墨斯,它对应于《易经》四中的少阳。

土相的特点是固态、静止、沉重、消极、在低处,在相对的静态中,是火相的沉寂,但在高能而持续的火相事物的催化下又可能复归到水相(火相的阳顶起土相中的一支阴,即成水相),变为液态、流动的样子,开启下一轮变化,譬如冶炼金属熔岩、凌汛。土相的功能就是接受火相的结果,所以说“收藏靠大地”,大地是很典型的土相。大地上的事物都将归于尘土。落叶凋零,城垣颓败,尘埃落定,人物埋葬,历史尘封……即使最猛烈的阳光,最终也会转化为煤炭深藏。但是大地深藏的事物依然携带着一些信息,火相变化时,其中的风相的太阴被保留下来了(所以透神与冥界也有关联),而这是土相能够转化为水相的关键。土相是大母神,是古希腊的盖娅,它对应于《易经》四中的老阴。


第四章 殊途同归


太一如宗祖,完美创此世,全能毕竟日,一切皆土归。

The father of all perfection in ye whole world is here. Its force or power is entire if it be converted into Earth.

直译:全世界所有完形的创始人(父亲)在这里。当它转化为土(大地、下界),它的力量(法则)和功能(能量)就圆满完整了。


天父创世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大致说,上帝创造了天与地——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天下之水要聚在一起,使旱地露出来……然后创造生命,从鸟和鱼开始……完全采用象征来叙述,容易被理解为我们生活现实中的对应物,因此显得零乱,但大致能看到其脉络,与《翠玉录》基本吻合。可以这样理解:上帝象征太一、太极,天与地象征精神与物质、阳动与阴静,然后便是水、火(光为火之)、气(风为气之动态)、土(地为土之)四相。而生命的创造过程则从鱼鸟开始,也是象征性的说法,鱼象征阴,鸟象征阳。鱼象征生命的起源:自在;鸟象征生命的归宿:自由。

鱼鸟文 陶 的图像结果鱼象征生命的稳定性,鸟象征生命的变化性。这个重要信息早在半坡人的陶罐上就出现了。弗洛伊德派说人的发展是脱离母亲走向父亲,拉康也宣讲“以父之名”,乃是鱼鸟寓意的缩影,是太在人生发展中的自相似表达。上帝创世的传说基本上也与《易经》的叙述吻合。《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在西方,上帝被称为天父(Father)。

前文讲了一生万物的机制,就是以分离为基本方向,分离与聚合的对立统一。分离是太的阳动变化,聚合则是太的阴守保持。在绝对的阳动变化中,存在着相对的阴守保持。这些被保持的太的局部从太一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便成为“事物”。阳动变化是绝对的规则,所以我们把太一尊为“the father”,一切事物的源头和宗祖。

对每个具体事物来说,在其诞生之前,等待聚合的太的部分处于无极状态。来自太中心的能量推动其极化,进入太极状态,事物便宣告诞生了。太阳系的形成与美国独立有着相似的过程,随后的发展演变过程也相似。在太阳系这个宇宙里,混沌的尘埃落定,各大行星逐渐凝固,每个行星也经历了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的过程。美国独立之后,各种社会团体、族群、州和城镇也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也会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地生生不息。太阳系的历史与美国的历史差异只在时间的长短和起止上,而存在着生命结构上的相似性。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中都一样地存在着“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这个格局,这个格局还发生、发展于任何事物的过程中、环节里,即事物的局部中。上下自相似,内外自相似,这是前文叙述过的太演变的基本规律。

现在考察一个聚合的过程。我在写本文的时候,头脑中纷纭的思绪开始了逐渐有序的极化现象,逐渐形成了第一个章节的叙述,标志着文章开始诞生了。与此同时,我键盘敲击引起的无意义的电流开始了聚合成为规则化的代码,规则化的代码在屏幕上显示出有意义的文字,文字也开始了聚合成为更高层意义的章节,章节开始了聚合成为本文。这个现象被现代科学称为自组织。这里,我启动了与分离反方向的聚合过程。但是,宏观地看,本文是从集体无意识中的剥离,以显出有关《翠玉录》和《易经》的新的学术视角。而在每个聚合的层面,分离总是首先发生。键盘的电流是从接入电脑的电流中分离出来的;代码可以说是从ASCII码中挑选出来的;文字来自汉字库;章节离开我头脑中的整体构思降落到屏幕上;最后文章从集体无意识里剥离出来。每一高层次的分离和聚合,都统御了低层次的分离和聚合。这个自组织的过程完美无瑕,没有任何一个层面脱离了“分离而聚合、无极而太极”这个规律,并且总是先有绝对的分离,然后有相对的聚合。这整个过程如同一片绿叶在树枝上的萌生,也如同一个星系的形成。

按照这个规则,世界被创造了出来。如此完美,令人惊叹!


土相为流转之终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男子的脸部特写黑白照

描述已自动生成图形用户界面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土相代表阴阳交合的结局。此结局的成果可能卷入新的阴阳交互关系中成为阴性或阳性的资源,于是新一轮的四相流转便启动了。宏观看不断流转的四相构成了循环,但当全宇宙的能量耗竭,整体大流转(包含无数嵌套小流转)将停在土相终点。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一个体系的能量完全均匀分布时,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 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让一个热物体同一个冷物体相接触,热就会以下面所说的方式流动:热物体将冷却,冷物体将变热,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

当所有能量全部耗尽的话,所有的一切都将完全归于土相。这句话很显然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此定律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每一个自发的物理或化学过程总是向著熵(entropy)增高的方向发展。熵是一种不能转化为功的热能。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到冷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比如开水变凉,冰雪融化。如果要在夏天结冰,就要用冰箱,实际上为了使水凝结额外耗费的电能远超过让同样数量的冰融化为水。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绝对地、永恒地与日俱增,在这总趋势下,局部的减少(有序化)是相对的、临时的,将以宇宙内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总是增大的,一直增大到极限,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火相推动土相重新转变为水相)。对宇宙来说,由于宇宙膨胀的速度可能等于或超过光速(不可能小于光速,因为光本身就是爆炸的结果),我们的宇宙在这个意义上就成了封闭的系统,因为光无法穿越宇宙了。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了,这种情况称为“热寂”。当宇宙中所有的火相都转化为土相,也就失去了推动土相转化为水相的可能了,四相流转的螺旋循环便停了下来。这相当于太绝对的分离方向的停止,所有的能量耗尽。至少,在逻辑上我们能推断出这个结果来。

类似的现象在实验室里已经被观察到了,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当新的能量不再注入时,事物便彻底消失。例如,百万年前无数先人都已经化为尘土,全世界各地只留下少数挤压变形的头盖骨化石。如果说先人们依然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典籍中,是因为我们在研究项目中投入了资金和人力(这是火相的推动),才没有让他们彻底灭,而是被挖掘出来,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里(也是土相的表达),成为古老生命的余响。它原来的生命体的螺旋循环在百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它改道参与了地质演变的大螺旋循环。再譬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火相的,如果双方闹翻了,不再投入热情了,爱情便变成了一些束之高阁的情书或者干脆连情书也焚化了,风停火熄,变成了土相的东西。如果若干年后,当事人能在翻检或回忆的时候流下泪水,土相就因为翻检和回忆的行为(火相)而转化为水相的情感(泪水和心情的变化),使得这部分封存的生命历程重新获得生机。如果不这样做,它就停留在土相,并进入大自然的螺旋循环中去逐渐消蚀。情书的纸张腐朽了,这是纸张内在的火相继续在转化为土相;写情书的人带着记忆(风相)进入坟墓,从此无人知晓,他的生命个体的火相燃尽而转化为土相的虚空。人类文明总体是风相的,但也在逐步依靠内部和外部的火相因素的交织而逐渐走向衰败,有些政治制度腐朽了,有些风俗不复存在,它们都固化在历史尘封中不再被使用,但依然有着研究价值,后者则是它们进入的下一轮水、风、火、土循环,是它们曾经拥有的生命力的余响。但到最终,当地球分崩离析,它们的余续将随同载体一起跌入物理世界的黑洞。在精神世界里,集体失忆形成的虚无就是“黑洞”,我们只能通过“黑洞”的“喷射流”来推测它吞噬过什么。

黑洞吞噬一切。在我们这个宇宙,黑洞仿佛四相循环机。任何事物掉进去,都会消失,而黑洞又在不断喷射微粒子流出来,在远离黑洞的地方可以被观测到其风相的存在。也许有更高层次的宇宙包含我们所在的宇宙,黑洞是我们这个宇宙与其它宇宙之间的通道,在那里,这边土相的黑洞也在喷射成为爆炸之,这就依然吻合《翠玉录》的思想,但却只能是想象了,因为现在我们不可能进入黑洞又返回来,无法带回任何证据。宇宙的热寂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在实验室建立的封闭系统已经被观测到,但在现实中绝对封闭的系统几乎找不到,相对的热平衡态总是会被很快打破,只要在它周围出现新的能量活动。只有黑洞能吞噬所有附近新出现的能量,所以我认为黑洞就是这个宇宙局部发生的相对的热平衡态,是局部能量耗尽的结果(黑洞必须是一颗质量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演化到末期耗尽能量沉积而形成的——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做了阐述——质量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无法形成黑洞,将被外部能量推动继续参与四相循环,直到最终耗竭后被其它黑洞吸纳或者分解为宇宙粉尘。)。黑洞吞噬新能量或物质的时候会抛射出些微粒子风,这是火相转化为土相的过程中对风相的回馈。风相具有在各个相位之间往返穿梭的特点,依赖的动力就是火相的回馈。从《易经》的角度看,风相为少阳,为阳动的变化携带阴静的信息,其中阳动是火相的活力。

全能毕竟日,一切皆土归。换言之,只要能量没有全部耗尽,太的阳动和绝对分离趋势就不会停顿,阴守和相对聚合也会随之不停,那么,太一四相水、风、火、土的转化循环也继续存在。但是循环不是封闭、圆满、自足的,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转化做功,总有一部分土相不再转化为在这个循环内的水相,它们到了哪里去?结论是,它们分化了出去,并开启了一系列新的循环,直到耗尽火相的资源,彻底停顿下来。


第五章 造化神秀


土从火化生,演绎愈精细造化钟神秀,伟业称奇

Separate thou ye Earth from ye fire, ye subtle from the gross sweetly with great industry.

直译:在伟大的创造中,美妙舒展地将你从火到土,从总体到精细地分离出来。


金精诞生于土相

    土相的、相对稳定的事物均仰赖火相的、积极变化的力量推动和演绎,并处于绝对分离(阳)和相对聚合(阴)的辩证过程之中,这种推动和演绎将呈现一个绝对的方向:愈加繁复和精细化。绝对的分离支配着派生的精细化的方向,相对的聚合保障了繁复的自相似性结构。

    我们来看例子,这是在风相的大范畴内的一个例子。法律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支配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法则。鄂温克人在长白山林中迁徙,因为他们了解森林的规律,追随食物资源而变更生活环境。为了配合自然法则保障生存,人类在部落之间建立约定,划分领地或者形成相对固定的游走线路,最早的人类规则就诞生了。为了遵循这些规则,部落对自己的个体有了约束和劝诫,对其他部落有了要求,并使用战争等手段来保障利益和保护规则,或者将自己的规则强加于别人以攫取更多利益。此时,规则便开始精细化了。规则最基本的结构总是“你不可以……如果违背将受到……”,不论这规则是282条《汉谟拉比法典》,还是458条《大清律》,或者汗牛充栋的现代法律。在法律变迁的过程中,出现刑法和民法的分化,大陆法和海洋法的分流,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的分层。为了平衡法律日益严苛带来的问题,规则基本结构背后隐含的相反(反向相似)结构“你有权……如果受到困扰我们会……提供帮助”也被纳入法律体系,并成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法律条文是(风相中的)土相的,修订行为则是(风相中的)火相,修订的现实理由则是(风相中的)水相,修订的原则是(风相中的)风相,修订后的结果也是土相的,但进入下一个螺旋并比较修订前通常是更为精致了。

地球生命的演化史更是一个奇迹。原子拥有电子和原子核的层级结构,原子聚合成分子,是彼此的连接。无机分子聚合产生有机分子,为细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单细胞生物经历漫长的演变,结构越来越精巧复杂,并开始聚合形成多细胞生物。自然产生两种不同的聚合方式,一种是阴性的吞噬,内隐的,另一种是阳性的连接,外显的。阳性的连接产生脊椎结构,阴性的吞噬产生甲壳结构。两种聚合方式彼此交融,使得后代的动植物都拥有枝节(脊椎结构)和皮肉(甲壳结构)两个不同方向的伸展。这种情形可以追溯到原子的层级结构(相当于皮肉)和彼此连接(相当于枝节),是自相似的。在多细胞生物之后,细菌和微生物占据了原始海洋,它们逐渐发展分化为植物和动物。在动物中,骨包肉形式的动物,主要特征是皮肤甲壳化,然后才是节,比如原始巨虾,是今天的各种虾蟹和陆地上的蝎子、甲壳类昆虫的祖先,它们的成长需要不断褪壳;肉包骨形式的动物,主要特征是拥有一根脊柱,皮肤鳞片或软化,它们一般不需要褪壳(蛇是一个介于两者之间而偏向于肉包骨动物的例外),它们是今天除了昆虫以外的所有动物的祖先。随着地球生存条件的变化,动植物从海洋开始登陆,苔藓蕨类逐渐发展出各种参天大树,而鱼虾类则逐渐发展出各种飞禽走兽。

在一种简单的阴阳互动的自相似的规则指导下,来自太的能量不断分离聚合变化演绎。造就了如此神奇的世界,造就了我们精美的生活空间,多么伟大而令人陶醉的创造啊!难怪古人要把这一切归功于想象中的无所不能的上帝了,他们实在是被迷住了,并不了解基本规则是多么地简单。地球生物演化,总体是在地球演化的土相的范畴内的,每个物种的诞生都来自火相能量的推动,它的祖先的变化的需要是水相的,变化的规则是风相的,变化的结果是新的土相,产生新的物种,这就是金精——“新的更具价值或功能性的意义”。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下图示意一个民族被视为黄金民族的炼金过程。伴随这个过程产生的其它民族难道就不是金精了吗?一个民族要优胜于其它民族,还需要启动自己的独特的炼金过程才有可能。

   造化总是更加钟爱神奇秀丽的结果,因为所有的发展都要充分用足它内蕴的能量。这是火相的特点。火相的唯一目标就是耗尽自己,这个过程最好像爆炸一样顺畅。火相继承了原始大爆炸的禀赋,极为阳刚,对应《易经》四中的老阳。我们的生命发展也一样依靠火相能量的推动,我称之为生命潜能。这使得我们天生就喜好舒展和发挥,喜好尽力和圆满。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们天生就热爱发展充沛的事物。大自然也是如此,每一棵树都在尽力做到它的最佳状态去生长,每一种动物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压力是水相的(少阴),代表阳刚的发展遭到了阴柔的限制,于是阳刚的部分就会试图冲出来,这就是少阴向少阳的转化,物种就会寻求风相的规律(少阳)的通道去发展,在达成火相的目标(老阳)之后,新的形式就稳定下来,这就是土相的新结果(老阴)了。紧接着,新的发展需求又出现了,稳定土相的老阳转化为水相少阴的压力状态,这一轮又一轮的循环构成了发展的波动性节律。人生就是要完美,要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压力和不幸是水相,智慧和勇气是风相,积极变化是火相,相对安定的现状是土相。四相循环在我们人生的各个层次上同时发生着,整个人生、每个发展阶段、每一年四季、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件事情、每一段情感,都在四相中周流不息,不同事件影响、不同层次和方位的四相彼此交织,会让你产生吉凶两类四相的不同的感受和评估,它们是连续体,从凶到吉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朋友,总体而言,你处于生命中哪个相位?

   当你让自己顺应四相周流的特点,积极发展你的人生,你就拥有了太的大慈悲。生命的真谛在于沉浸在变化之流,阳动不止,生生不息。人生应该追求完美圆满。

在火相向土相转变的过程中,体现火相能量的绝对分离的力量渐次停顿,聚合成为土相。流转完成其历程,这个历程便是炼金,在土相中分为两个部分,相对而言的精华和糟粕。其精华的部分称为金精,糟粕可比作熵。金、熵将各自开启新的四相流转。金精是相对的,因其意义而被从土相中提取出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或功图示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能需求,就有不同的金精。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炼金术的真谛

炼金术不是为了炼出黄金,而是为传递真理:四相循环即炼金,四相为过程,金精为意义。把象征当真相是愚痴,用炼金术骗人则可恶。不过炼金术和中国道家炼丹术却也催生了近代化学,原本是炼金的副产品,却成为推动人类发展的科研成果,这给一心想要炼出黄金的炼金师们扮了一个嘲讽的鬼脸。而真正领悟其中真理的哲人则开创了修身养性之学。西方一些伟大的炼金术士同时也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中国道家也终于领悟并产生了内丹道,外丹则逐渐转向医药学领域。

在人生历程中,我们要避免在情感生活中沉沦麻醉,随波逐流地度过一生。情感生活只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基本面,是我们成就幸福人生的原材料。让勇气和智慧引导我们,让思想和理性冶炼我们,这样得到的现实人生才会有价值,才会显示造化的精彩,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否则,借用佛家的话说,人生就只是在业报轮图片包含 游戏机

描述已自动生成回中挣扎。

无比壮丽的地球、动人心魄的风景、充满诗意的人类生活,甚至细微精美的一片雪花,都依从一种简单的自相似规则被创造出来,我们怎能不赞叹造化的神秀!


第六章 无明尽去


往复天地间,尊卑皆在握。如是观寰宇,无明俱飞离。

   It ascends from ye earth to ye heaven and again it descends to ye earth and receives ye force of things superior and inferior. By this means you shall have ye glory of ye whole world and thereby all obscurity shall fly from you.

   直译:从大地升上天空,再降落到大地,掌握到高层次和低层次的事物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你将发现整个世界之壮观,由此,所有的迷惘晦涩都飞离你。


天地尊卑

箭头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从地升天再从天降地,是一个交互过程。天和地都分别有一系列成对的象征,在交互的过程中相互整合交流,使事物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尊卑代表不同的层次。事物的内在有两种动力:发展变化和保持稳定。发展变化是必然的,是灵魂;保持稳定是暂时的,是形体。事物总是在具体的形式中走过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为天,保持为地。保持稳定的动力实际上并不真的存在,是作为发展变化的动力的反向作用而存在的。在与众的关系里,的发展变化与众的发展变化之间形成竞争,此时,众的发展变化动力可能会以“妨碍”发展变化的方式参与到的保持稳定中去。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保持稳定是发展变化的一个要素:载体。

    

无明

无明是因为人的心智迷失在纷纭万象的网络结构中,是情感趋势和生活选择的结果。因此无明正是意识化的结果,且只有通过更为意识化来削减: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回归无意识,在交互中拓展意识领域。

   在四相流转中,从一轮土相到下一轮土相,流转呈现出节奏和波动,而事物的变化也完成一个阶段。天地万物,周流不息,从底层的到最高层次的不同事物,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大道的光芒照耀整个宇宙,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面。

关于层次问题(superior & inferior),英国作家阿瑟·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对此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我们的精神文化是建筑在人类社会和人性基础上的,以人作为认知的主体,那么,我们大概可以将人的生存建立在以下几种不同的层次水平上:1、分子水平,这涉及到人体内的电解质、无机盐平衡,和有机物诸如氨基酸等的摄取和排放,分子水平以下我们可以不必考量了,就目前的科技我们可以一直看到光子、夸克,但都与人的生存基本无关了;2、细胞水平,这涉及到人体所有不同种类的细胞,它们均由分子组成,但显然超越了分子所具有的功能,产生了全新意义上的功能。例如,血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载氧气的功能不是铁离子所能承担的。细胞的稳定和新陈代谢保障我们的正常健康;3、脏器、体液和它们组成的各种系统,它们组合成为个体的躯体。这是建立在细胞之上的新的层次,拥有各自的功能和生命力,我们因此拥有了自我的载体——生命,自我是建筑在这个躯体之上的精神体;4、个体的人彼此连接成为社会和群落,产生种族、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类共同创造本身也拥有了生命活力,反过来左右人类个体的生存;5、人们的精神世界彼此呼应连接和交流,共同缔造了灵性的世界,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是神灵。它们与人交相影响。——这最后一个层次的描述是站在现代人类的普遍心态立场上的象征描述,可能局限于人的认知能力,只能运用象征法来说明,而象征则是人类心智的认知方式。或许神灵并不依赖于人的精神而独立存在,这是一个无法证实的猜测。

   在我大概划分的五个层次上,在在处处,都存在阴阳互动、四相流转,而且不同层次之间彼此相似。比如在分子水平上,人体摄入无机盐的一种氯化钠,作为一个循环的起点是水相的,而人必须食盐则是规律,代表风相,其中还包括一定的量的限制,食盐在体内参与生理过程,诸如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胃酸形成和酸碱度平衡等,则是火相的进程,而多余的、废弃的食盐通过体液排泄则为土相,一个循环结束。

更为重要的是,高层次的事物的诞生,仰赖低层次事物的变化发展,即四相流转中产生的新的创造性的结果,新的意义。分子水平上蛋白质、核酸、多糖积聚起来,是土相的结果,但火相能量推动这些结果共同进入水相(原始海洋营养汤)的起点,大量积累的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在原始海洋的营养汤里组合成了原始的单细胞,这个聚合的过程使单细胞生物从太一中分离出来。单细胞作为独立生命体诞生了,它能自我复制。组合的方式属于风相(有规律),组合的能量属于火相,产生的原始单细胞生命则为新一轮的土相。

   原始人类约两百万年长期浸淫在狩猎时代的腥风血雨中,茹毛饮血,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是风相的,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发展壮大,在部族生存的层面上循环。比如风雨雷电,不可阻挡的山洪,反复发作的灾难,使先民怀疑存在驾驭自然的超人类的力量,在想象中勾勒出形象来。随着相似事件的日益丰富和大量重复,风相事物中蕴含的土相变得具有压力了,呼唤火相的变革,人们发展出仪式和崇拜、敬畏规条来对待这种想象中的超人类力量。于是,灵性的世界诞生了。神明居住在那里,并支配了人类的命运。适当的趋避有利于部族生存。灵性世界诞生之后,新的阴阳交互、四相流转又产生了,神明分出了正邪吉凶,人们内心产生神明的心愿和情感是水相的,所期待的功能和功利性、特征和规律,是风相的,创造的过程是火相的,产生的象征则是土相的。总体来说,灵性的世界本身属于风相的,是人类的精神内容。

   各民族创造的神明与该民族拥有文化经验之间有着象征对应;不同民族创造各自的神明,但彼此相似,例如上帝、魔鬼,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些魔鬼、上帝等等,就是荣格所谓的心理原型,它们只能经由象征的渠道被我们认知,并经由象征的更新而发展。人类的心愿改变着原型,而原型也影响着个人。心理原型意义上的上帝和魔鬼受到基督教文明的影响最为深刻。实际上,遗传学和社会人类学都倾向于认为,全世界人类共同起源于非洲,无论肤色和血脉在今天具有多么大的地域差异。东方佛教对阿鼻地狱的描述与但丁的幻想也是异曲同工的。

   总之,大道既是万物本源,也是万物的普遍联系世界万象豁然开朗,均按照《易经》和《翠玉录》描述的规律在发展变化,这样的开悟是多么荣耀!


第七章 创世奇迹

    

天道擒万力,巨细无遗创世之妙谛万变总相宜

Its force is above all force. for it vanquishes every subtle thing & penetrates every solid thing. So was ye world created. From this are and do come admirable adaptations whereof ye means (Or process) is here in this.

直译:其力量(法则)超越所有的力量(法则),制伏所有精妙微的事物,渗透所有刚强坚实的事物,世界因此而建立。仿此做接近值得称赞的适应性改变,关于此事意义(或过程)是在这里在此。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创世法则(四相表述)

   在火相的阳刚部分,同归可以殊途,这是人类意志参与创世的唯一机会,智慧和蒙昧可能殊异。所谓适配的形式,要满足事物舒展和环境和谐两个方面,即太的阴阳消长法则。此乃创世法则本身:两仪表述。


妙谛:万变总相宜

展开就是三句话:在世界万变中总能找到与我们的生活和谐的变化。我们的变化总能适应这个世界与之和谐。我们总能改变世界的变化历程使之有利于人类生活。做到这三点需要极高的智慧。

我们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改造事物。野生水稻经过栽培、杂交、选种等工序变成优质水稻品种;一些品种的豺狼被人类驯养逐渐演变为今天种系复杂庞大的家犬,其跨度从凶猛巨大的藏獒到体型比猫还小的袖珍小狗;思想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不仅某种程度上征服了自然,也深刻地改变了自身。人类本身是太的创世法则运作的结果,是智慧给了人类机会,部分地参与到创世的过程中来。

人的参与不同于一棵树用自己的生长改变地貌,不同于一只河狸建筑堤坝拦截河流出现一个水塘,不同于一彗星撞击月亮形成一座环形山,是因为人有智慧,是有意识地作为。但在更高的层面上俯视,这种不同也就淡化了。人的行为和其他事物的变化汇入同样的洪流:宇宙能量的波动释放中去。人为了幸福的生活而有所作为,与野牛群逐水草而迁徙本质上一致。这样说,其实恰好说明无论人类做什么,都是在太自然的变化过程中。恰好说明了“万变相宜”顺从了太舒展自己的进程。

万变相宜”并不改变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但却改变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和结果。人本身经历生老病死起伏跌宕,但有的人感到幸福有价值,有的人相反。核聚变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毁灭文明,也可以用来制造反应堆提供生活生产用电,这是人类可以选择的。如此的一系列的选择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自身。

但迄今为止无论来自大道还是人类自身导致的改变都没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人类解决了旧的危险又面临新的危险,依然暴露在危险中。人的任何解决危险的努力都具有冒险的意味。平安是冒险的结果,平安必须冒险。更大的平安的背后是更大的危险。就好比当我们搞定太阳系的问题我们就会看见来自外星的飞船。


第八章 三界智慧


我名墨斯,三界之神智,所述之功业,皆赖太阳力。

   Hence I am called Hermes Trismegistus, having the three parts of ye philosophy of ye whole world. That which I have said of ye operation of ye Sun is accomplished and ended.

直译:由此,我被称为Hermes Trismegistus,拥有世界三个部分的哲学(智慧)。我所说的那些都靠太阳来运作完成。

注:Trismegistus 的翻译多见:可见的神、三圣神,根据文意,应可以翻译为三界圣神,因在古埃及,透神就掌管了天地三界智慧。在古希腊,赫尔墨斯可以在三届自由往来穿梭,传递宙斯的意旨。

   

世界的三部分

中国古老的传统把世界分为天地人三才。西方传统将世界三个部分定义为天堂、人间、地狱。古印度人将世界划分为生的世界、梦的世界和死的世界。不论怎么划分这个世界,智慧都在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世界。能够把三个世界有机整体地连接起来的,就只有智慧能做到。


阳动不息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阳刚的力量是主动的,是所有变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变化发展各阶段发挥作用,并推动发展循环推进,使得世界事物以螺旋形上升的方式演绎进化。所以说:皆赖太阳力。






创建时间:2024-03-05 13:53
浏览量:0
首页    精华文章    翠玉录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