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情海还是学海困扰我?——信函咨询
是情海还是学海困扰我?我到底怎么了???
时间:2007-2-5
清风:我是一位学校心理教师,这是我手头刚刚收到的一封学生来信:
“我希望您能给我以帮助,我很害怕我改变不了自己现在的状态,再这样下去我高三一年就虚度了。
“高二升高三的考试我没有考好,走进高三的教室我就发誓要好好学一年。我相信经过努力我是可以考取二本的,虽然我当时的成绩连三本都上不了。我这人基础比较不错,只是高二看了些课外书成绩才下滑了,我相信自己上升的潜力很大。事实上第一次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也是有点儿起色的。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很难进不了,因为我无法再专新学习。
“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注意那个男生的,当我意识到的时候,注意他,用目光找寻他的身影已经成了习惯。他学习很好,每次我看到他,他总是在埋头学习,这时候我心里便有一种失落和恐惧,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对自己说你要努力啊,他成绩那么好,你至少应该和他缩小差距啊。我想把他当作我学习的动力却做不到。每当我想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埋头学习的样子,然后开始变的烦躁,不想学习。
“我一直很满意我的长相。在别人眼里我算不上白天鹅,但是绝非丑小鸭。我是双重性格,我同学给我的评价是比较独立、有个性,偶尔会很活泼,但是在他面前我有轻微的自卑,因为无法像他那样很专心地学习。
“从一开始我就不允许自己和他有开始,因为是高三,因为我们都要考学,所以对于我和他我没有任何幻想,所有的幻想都在高考以后。我以为没有开始没有幻想就不会影响学习,可现在我的学习生活却被打乱得一塌糊涂。我可以阻止自己不和他说话,避开我和他作为同学很平常的交往,却阻止不了自己心中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让心情平静下来,怎样才能克服烦躁情绪。我很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再进步甚至退步。
“每次想起他正在学海里学得不亦乐乎而我却只能徘徊在岸边,就会很没底气。我似乎感觉得出来我们之间距离的拉大。有一次他还像个大哥哥一样鼓励我好好学,可是我现在却做不到。再学不进去,再静不下心来,我的成绩肯定会退步的。我该怎么做?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对于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青春期出现的对异性情感反应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情感问题是表面,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情感的问题,她的问题实质则是学习上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冲突造成的焦虑。
请各位发表高见,谢谢!!
西山:心理冲突导致情绪困扰
问题有两个:一是发展学业(生存),二是发展感情(繁衍)。在青春期,这两个问题既有相互冲突竞争,也有相互交织支持。错误的观念会使两者产生干扰,争夺心理能量,于是哪个都处理不好。因此,任何试图保留一个排斥另一个的咨询目标都可能会归于失败,你不会比教师和家长们做得更好。
教师和家长经常做的说服教育是“专心学习不谈恋爱”。成功的说服(或者压制)依赖孩子调动强大的意志力配合;而说服的成功也将对孩子人格完善起到破坏作用。——至少,这样的选择与很多成人的表现极为相似:习惯于为了所谓的事业而牺牲家庭幸福,却不去积极设法让家庭、事业两全其美。人类就是这样悲剧性地、越来越深度地被社会异化着,被社会的病态观念所牵引着。
其实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同一个问题:人生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帮助青年人整合身心,避免两种发展之间的冲突,有序地组织好心理能量的供应。特别地,性情的冲动还是心理能量的重要源泉,为什么要堵塞它呢?与这种源泉相比,人际制胜的攻击性心理能量(考第一名)实际上还是由它转化而来的。许多年轻人追求卓越的潜在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只是他们并不察觉,或者察觉了也矢口否认。在社会的病态观念没有被纠正前,NLP的一些小伎俩有助于改善冲突格局。
这个案例里的女生试图压抑自己的性情冲动,服从考上大学(注意:这对具体的个体来说不一定是最适当的,可能是发展生存技能目标的极端化和功利化)这一方面的人生发展需求,这就在本来并不对立的两件青春期发展大事件中人为地制造了对立,形成心理能量的内耗,从而导致情绪烦乱,无心学习。
咨询师要解决的不是问题而是情绪困扰,但可以说明对问题的看法,提供一种新的视觉,帮助求助者提高认知水平。要处理的情绪有:耽误学习造成的焦虑、克制表达造成的抑郁;要培养的求助者的正性感觉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掌控感和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适当鼓励和保护求助者宣泄负性情绪,但切勿为了准确诊断归类定性而在事实与细节上兜圈子。
另外,人都有软弱一面,很难避免求助者将学业挫折的焦虑转移到恋情方面来,这类似合理化的防御。因此她对性情冲动既有强力的压抑也有故意的、潜在的默许(注意到自己长相)。清风的直觉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注意扶持和肯定她正当的心理需求,帮助她整合全部身心力量,而是按照社会的期望要求她改变,她的软弱很可能使问题发生二次转移——希望你诊断出一个神经症病名来。如果咨询师真的给出了这样的诊断,麻烦可就大了!而她的心理困境将难以救药。我的经验是即使她在临床表现上真的已经吻合了CCMD-3之类诊断标准,也决不把这个帽子送给她戴。咨询与治疗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清风:谢谢西山老师!
请老师们再看下面我用下划线划起来的部分和加了黑体的部分,大家再思考一下,这位学生的问题是情感的问题呢还是学习上现实与理想差距产生的问题?
我认为:这位学生存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主要指学习上)差距太大产生的一种嫁接心理(或合理转移心理)。她认为自己的现实成绩很糟糕——离自己高考的理想太远,而自己想要的成绩或想看到的成绩或想让出现在自己的身上的好成绩就是自己理想的成绩,或者称自己理想自我中的成绩。她无法改变自己现实中的成绩,但是幻想自己能拥有理想中成绩,为了缓解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带给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她制造了一个现实,就是把理想中的我嫁接到那个男孩儿身上。我们从下面加了下划线的部分看到,她理想中的我(学习上的我)的表现和特点就是那个男孩的表现和成绩——专心、埋头、学习不亦乐乎,成绩非常的好等。而她自己又做不到,于是就找了一个外在的理由(与男孩的情感)来掩饰了自己的潜意识里的东西,即对学习表现和成绩理想要求。本人觉得这才是这个学生困惑的症结所在,而不是她的情感困惑。(其中,有下划线的是咨客的主要表达,这些都是关于自己希望的学习表现、考试和成绩以及考取大学等的有关内容;而加了黑体的是咨客因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太大而造成的情绪或情感焦虑的表现和特征。而这封信中咨客的要求又是想在学习上“平静”或“静”下来。我们再看:整封信中来访者几乎就没有说到对那个男孩在情感上的喜欢、欣赏或在一起的美好感觉,只是提到“那个男孩儿”——开始注意他。但是她注意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学习的表现!)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交流探讨。
“我希望您能给我以帮助,我很害怕我改变不了自己现在的状态,再这样下去我高三一年就虚度了。
高二升高三的考试我没有考好,走进高三的教室我就发誓要好好学一年。我相信经过努力我是可以考取二本的,虽然我当时的成绩连三本都上不了。我这人基础比较不错,只是高二看了些课外书成绩才下滑了,我相信自己上升的潜力很大。事实上第一次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也是有点儿起色的。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很难进步了,因为我无法再专心学习。
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注意那个男生的,当我意识到的时候,注意他,用目光找寻他的身影已经成了习惯。他学习很好,每次我看到他,他总是在埋头学习,这时候我心里便有一种失落和恐惧,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对自己说你要努力啊,他成绩那么好,你至少应该和他缩小差距啊。我想把他当作我学习的动力却做不到。每当我想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埋头学习的样子,然后开始变的烦躁,不想学习。
我一直很满意我的长相。在别人眼里我算不上白天鹅,但是绝非丑小鸭。我是双重性格,我同学给我的评价是比较独立、有个性,偶尔会很活泼,但是在他面前我有轻微的自卑,因为无法像他那样很专心地学习。
从一开始我就不允许自己和他有开始,因为是高三,因为我们都要考学,所以对于我和他我没有任何幻想,所有的幻想都在高考以后。我以为没有开始没有幻想就不会影响学习,可现在我的学习生活却被打乱得一塌糊涂。我可以阻止自己不和他说话,避开我和他作为同学很平常的交往,却阻止不了自己心中的感觉(注意,这里的感觉定位很模糊)。我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让心情平静下来,怎样才能克服烦躁情绪。我很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再进步甚至退步。
每次想起他正在学海里学得不亦乐乎而我却只能徘徊在岸边,就会很没底气。我似乎感觉得出来我们之间距离的拉大。有一次他还像个大哥哥一样鼓励我好好学,可是我现在却做不到。再学不进去,再静不下心来,我的成绩肯定会退步的。我该怎么做?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注意,这句话里面好像蕴涵两个方面)
西山:你的直觉判断是正确的
但是,问题从来都不会单纯地出现,总是交织的。孩子会因为应付不了学习而找感情为借口或安慰,也会因为感情上退缩而以学习为借口进行逃避。甚至互为借口而逃避人生发展,比如有些孩子叹气道:人要是不长大该多好?!
因此本质上,她是(教师和家长们更是)把两个不同的发展目标人为地对立起来了。但从孩子的焦虑情况来看,她也决不是真的要逃避的人,她更多地是希望得到帮助,能更自如地面对两个不同的目标带来的困境。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头小驴在两堆干草之间徘徊的困境。关键是解决她的观念问题,观念通了,选择先吃哪一堆或者两堆拢起来一起吃,都不会困难。要提醒的是,如果选择中包含感情追求,就要有失恋的心理准备;如同选择学业就要有落榜的心理准备一样。
如果咨询师的直觉很强烈,觉得她更多地趋向逃避,那么我希望咨询师扪心自问,有没有将自身体验的投射在求助者身上。比如自己在曾经面临高考重压的时候是否有过类似的痛苦,渴望逃开。逃避还是面对,两种内心冲动都有,但哪个更主要,却左右着咨询目标的制订、影响着咨询进程。若不辨明,还可能影响咨询结果。经常(不是偶尔出情绪的时候)表示不想长大的孩子,逃避多于面对,他们有很多幼稚的表演、渴望被关注——这一点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你的这个学生也有这些特征吗?
希望别的咨询师读帖后也参与讨论。